如何让幼儿不要凡事争第一?

网上有关“如何让幼儿不要凡事争第一?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让幼儿不要凡事争第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孩子好强不是坏事,但父母也会担心孩子太在乎输赢,不能接受挫折 。日常生活中 ,父母可多利用机会协助孩子把好胜心引导到适当方向 。

这个年龄的幼儿最常说的是「我要自己做、我能自己做」,因为他们正处于透过身体的自主去探索世界的阶段,除了好奇心 、对环境的掌控感之外 ,最重要的是经由「我能做」的体验来肯定自己。

第一名 、好胜心是现实世界的产物,幼儿想抢第一的意义和大人认知大不同。有时是因为担心做不到想做的事;有时只是想告诉他人:「嘿!看看我,我很厉害 。」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幼儿发展良好的自我概念 ,但是也有可能产生自我挫折感,或与手足及同侪的冲突。

文章还没结束,继续看下去?

孩子凡事都争第一好吗

有个困扰家长的问题:孩子4岁了 ,爱争第一名,把第一名看成是 ”赢”,第二名看成是“输”。

表现为:吃饭要第一个坐下去 ,排队必须站在第一个 ,必须第一个去接他,早上为了当去幼儿园的第一名,6点就催着起床……当上了第一 ,就很开心,很得意,觉得是“赢了 ” ,但是,生活哪儿能事事如意,没当上的时候 ,他觉得自己“输了”,撒泼耍浑,大声哭闹 ,情绪一直低落 。

幼儿园的老师没有强化过输赢的概念,家长也很温和,跟孩子讲了很多很多道理也没用 ,始终想当第一 ,始终想“赢”。

这是为什么呢?然后,应该怎么办呢?

1?原因

其实需要恭喜家长,这是因为孩子的竞争意识和成就感发育比较迅速的现象。

竞争意识 其实在孩子1岁多的时候 ,就已经有所表现了 。那时候的他们,自我意识刚刚萌发,但是 ,会喜欢抢别人手中的玩具,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东西都是属于自己的。这个,其实是孩子竞争意识的最初形式 , 自我意识感 ,把东西抢过来,归为己有 ,自己拿着才是最保险的。只有孩子的自我意识发育的比较好的孩子,竞争意识才会比较早期萌发 。

成就感 是什么呢?就是孩子小时候,学会了某个动作 ,对你得意的一笑 ,还记得吗?眼神中透露着“看,我做得很棒吧! ”这也是孩子在1岁左右萌发的成就意识。那么,此时此刻 ,家长一般的反应都是鼓励孩子,让孩子的大脑有个很好的反馈机制就是,做得好 ,会很开心。于是,成就感慢慢发展起来了 。

只不过,能够给孩子成就感的事情会越来越复杂 ,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事情,而更希望去寻找有挑战的事情来做,做到了就有成就感 。 成就感发育良好的孩子 ,也是说明的了家长小时候的鼓励机制做得很好。 (如果是忽略型的家长,可能孩子的成就感就会相对降低)

孩子4岁的时候,意识到了他人和社交环境带来的压力 ,于是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将竞争作为成就的一种方式,以超过别人来获得成就感。只要超过了别人,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很棒 ,很臭屁,会被其他孩子崇拜和羡慕 。成就感发育良好的孩子,通过竞争获胜 ,感觉到发自心底的满足,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竞争意识,社交意识和成就意识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然 ,如果孩子只是有竞争感和成就感,是很棒的事情,不需要干预。

上文中 ,家长之所以苦恼,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孩子对规则中的秩序感 ,有了2个错误的信念 ,1,孩子认为第一才是赢,否则就是输 ,这个信念已经植入孩子的大脑,短时间内不可更改 。2,孩子认为 ,只有赢才是好的,输了很不好。因为这两种错误信念,才导致孩子的情绪。

2?解决方案

首先 ,我们需要做的是理解孩子,理解他们争第一的心情 。 当第一是件很高兴的事情,很有成就感 ,同时,有一种优越感。我们可以很好的赞扬他们想当第一的意识。

我们可以这样和孩子沟通“听说今天你第一个完成手工作业的,老师说你完成的又快又好 。妈妈小时候也很喜欢当第一名 ,排队总是喜欢排在第一个 ,这样,就可以离老师近一点,我最喜欢我的老师了。”这个时候 ,停下来,看看孩子的反应,也许 ,孩子也会告诉你他想当第一名的原因。

其次,我们在家里找一些有挑战的事情,来让孩子争第一 。 (从穿衣 ,吃饭,排队这样的事情上,转移出来)比如 ,我们可以比赛把一堆玩具分类放好 。那么,孩子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分类 ,分几类 ,怎么放的问题。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比赛这件事本身并不是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 ,思考的过程。前几次比赛时,我们可以让孩子适当的赢,然后 ,问他思考的过程,引导他从“赢”这个结果转移到思维和做的过程中 。让孩子知道,每一次的赢是需要步骤和方法的。

然后 , 我们就可以适当的让孩子输了 。输了以后,孩子有情绪时,我们在旁边陪伴 ,需要的话,可以安抚 。方式是,“输了挺不好受的 ,之前妈妈输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 ,觉得如果刚才能想到用手臂抱进去,肯定会更快一点。如果刚才用大一点的箱子,就更容易往里放 ,所以,这次妈妈想了这些好办法,就快起来了。之前都是你赢 ,妈妈输,妈妈难受的时候就想办法,这次终于赢了 。 ”让孩子知道 ,这次输了只是暂时的,是可以想办法,以求得下次的“赢”。而且 ,我们的概念是: 想赢是好的,赢的策略很重要,策略对了才能赢。

小例子1

有一次 ,幼儿园举办拍球比赛 ,第一名会有“拍球小能手”的称号,儿子很想获得这个称号!于是,我帮助儿子做了一系列规划 。

妈妈:你很想当“拍球小能手吗? ”

儿子:很想

妈妈:你知道要怎样才能当上吗?

儿子:得第一名

妈妈:怎样才能得第一呢?

儿子:比他们都厉害

妈妈:你觉得 ,2分钟拍多少个球,就能比他们都厉害呢?

儿子:现在,他们都不太会拍球 ,我觉得拍20个就够了

妈妈:每个小朋友都会想要得到这个称号是不是

儿子:是的

妈妈:那么,他们会练习吗?他们会进步嘛?

儿子:……

妈妈:这样吧,我们定个目标 ,然后,我们开始练习。你愿意每天都练习拍球吗?

儿子:好!我愿意!

妈妈:我们把目标定在100个,现在离比赛还有20天 ,我们先练习5天,拍到20个,然后 ,第10天拍到50个 ,第15天拍到80个,比赛前一天达到100个吧!你看,是这样的。(如下图)

儿子:啊?这么多~?我能拍那么多吗?

妈妈:当然可以啦 ,我们找对方法,努力练习,肯定可以 。

于是 ,我们拆解任务,提出每天的小要求,研究了球会怎么跑 ,每次跑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研究了使力的大小对球高度的影响;研究了手掌的姿势对球弹起位置的影响;还感受到了节奏感所带来的“拍球手感”……

在这个过程中,儿子每天都有收获和进步 ,还会满满得意的说,妈妈,我发现 ,如果我先深吸一口气 ,慢慢吐气,拍的时候球不会到处跑 。我在旁边观察孩子,并且帮助记录 ,记录时,还会带领孩子一起来看,来总结。慢慢的 ,我发现,他已经从每天在意自己拍了几个,转移到了如何让自己拍得更好的方法上。

当然 ,最后的结果很好,截止到比赛前一天,儿子在家的最高纪录已经是118个了 。可惜 ,比赛那天由于他太激动,最后的结果是88个,也是第一名 ,成功的拿到了“拍球小能手”的称号。虽然他很高兴 ,得了第一,但是他却有小小的遗憾:“我明明可以拍得更多的 ”。我很开心,因为 ,他已经不是只在意名次了 。

然后,我们可以教孩子尝试站在别人立场去想问题。

小例子2

有一个日本的妈妈,是这样引导自己的孩子的:

以前我闺女在家玩游戏不赢就吵闹、我只是让她观察在幼儿园吵闹着爱抢第一的小朋友是什么表现!她会说那个小朋友好吵好吵 ,还说其他小朋友都觉得她好吵。就在昨天,他们班要排顺序依次做整个幼儿园的值日生 。回来她告诉我“(我总结了她的话如下:)大家都想抢第一,我知道只有一个第一 ,我就选了第四,第四很快也会轮到我了,结果其他小朋友互相争不过的时候 ,都排在我的后面了,最后ゆずちゃん(一个小朋友名字)大吵说我就要做第一。然后,大家都觉得抢第一的小朋友好吵、好不温柔。 ”

可是后来我又担心她不爱争第一怎么办 。于是我就问她 ,“上小学了 ,如果自己很努力学习可能争到第一,你会去争第一吗?”她说“会,我不吵要第一 ,我要努力得第一”。

我们再怎么说教,她也感受不到自己吵在别人眼里是怎么样的。他们幼儿园活动游戏很多,总会有输赢 。我会让她自己去观察别人输了或抢第一吵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她就说他们一点都不优しい(不温柔)。通过这样的方式 ,让孩子了解自己吵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困扰。

这位妈妈讲的,其实就是 让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的方式 。这样的做法,无论在任何问题上其实都适用。可以更好的让孩子透过别人的目光看待自己 ,修正自己的行为。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

1尊重理解孩子

2引导孩子如何赢

3适当让孩子输,让孩子体验过程比结果重要

4站在别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3?更好的引导和发展

培养孩子的棋类的爱好 ,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理解输赢 。

因为儿子太在意输赢,所以,我带他学习了围棋。 围棋的每一步 ,都有输赢 。常常是 ,刚刚得意的吃了几子,很快就被反吃 。久而久之,他就知道 ,只争一时输赢没有任何意义。慢慢的,他学会了看全局。

所有棋类的规矩都是不能悔棋的 ,于是 ,当孩子想要悔棋时,提醒他,如果他不听 ,等他赢了,不承认他的赢 。说,你悔棋了。当我们跟孩子下棋时 ,如果被吃了,大声说,哎呀 ,我不该走那里的 ,但是,落子无悔,被你吃了就吃了吧 ,我下一步要更小心。用我们的态度给孩子做出表率 。

用棋类学会复盘 。 让孩子发现,他赢,是因为方法 ,格局,思维,每次复盘时 ,让孩子思考如何变得更好。赢了有所得,输了亦有所得,那么 ,这样下去,孩子就会从输赢上跳出来, 变得淡然 ,格局更高 。

4?家长自己的情绪控制

孩子面对失败时所产生的 挫败感和情绪 ,是每个家长都需要去面对的 。

其实,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经历过了 ,孩子的爬行,走路,都是经过无数失败最后成功的。但是 ,因为当时孩子比较小,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比较单纯,家长能接住 ,所以,都比较平稳的过来了。

现在,孩子相对大了 ,表现的力量更强了,但是,如果家长修炼的不够 ,就会觉得有点接不住 ,继而焦虑,担心 。

成长痛 ,这个时候经历的挫败和挫折 ,是成长必经的痛点。但是,我相信,现在的痛 ,远远小于以后孩子找工作入社会时所经历的痛,所以,让孩子去体验和试错 ,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当我们这样想以后,再来面对孩子的情绪,是不是更能接住了呢?

现在 ,再来看看孩子想当第一,我们是不是会非常开心的拥抱他了呢?

凡事都要争第一,孩子这样真的好吗?

竞争意识虽然重要,但如果事事竞争 、时时竞争 ,孩子就会失去快乐 。所以 ,当孩子凡事争第一的时候,我们要找到原因,想办法引导他多一份平常心境。

凡事都要争第一 ,老师只能喜欢他一个人……只要别人比他强,他就会又哭又闹,他这是有竞争意识 ,还是出于别的原因?这样真的好吗?

竞争意识,还是争强好胜?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年代里,竞争意识是需要的 ,但是,如果事事竞争、时时竞争,那么孩子的心理压力就会很大 ,很难体会到快乐的感觉。所以当孩子什么都要争第一,争最好的时候,我们要找到原因 ,想办法引导他多一份平常心境 。

原因1.在家中得到过多的呵护

孩子是全家围绕的中心 ,祖辈呵护、父母疼爱,吃 、喝、玩、乐全部他先来。如果孩子的明星地位不可动摇,他就习惯了占据优势 ,理所当然地接受着家庭的重视。

如果是这样,从现在起,我们要把他当成普通的家庭成员 ,不仅让他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当他做错事情的时候,也一样要挨批评 。渐渐地 ,他就会认识到受重视或者被忽视,成功或者失败都是正常的 。

原因2.比较产生落差

一家就一个小宝贝,父母常常不自觉地对孩子赋予高的期望。于是 ,平日里和别家孩子的攀比是少不了的:“你看,人家丁丁画画比你强多了! ”“隔壁小雪都能背50多首唐诗了。”在父母的期望下,孩子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争强好胜的念头 。

如果是这样 ,我们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 ,不要总在孩子们之间作横向比较,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的一面,孩子的心态也会平和起来。

原因3.争强 ,是为了得到关注

有时候,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好胜也是这样 ,如果他总是获得成功时父母才表扬他 、关注他,一旦失落,孩子会用一些极端反应来争取安慰。

如果是这样 ,我们需要用更多的陪伴来表达对孩子的爱 。下班回到家,给孩子一个拥抱;临睡前,为孩子讲述一个故事;周末 ,和他一起游戏……这些亲密接触,都会让孩子留有温暖的感觉,也会有助于他们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关于“如何让幼儿不要凡事争第一?”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9)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翠兰的头像
    翠兰 2025年09月25日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翠兰”

  • 翠兰
    翠兰 2025年09月2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如何让幼儿不要凡事争第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让幼儿不要凡事争第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翠兰
    用户092504 2025年09月25日

    文章不错《如何让幼儿不要凡事争第一?》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乐信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