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PY-为什么P为GDP平减指数?

网上有关“MV=PY?为什么P为GDP平减指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MV=PY?为什么P为GDP平减指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这是费雪方程又叫交易方程

费雪方程式是从交易角度进行分析:

M

V

=

P

Y

其中:M为货币数量(能动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恒量,取决于制度及收入周期);P为价格水平(被动量);Y为产出(恒量)。M

决定

P的价值 ,二者成正比。货币需求仅为收入(货币数量)的函数 ,与利率无关 。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偏好理论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具有两种职能,其一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 ,其二是价值贮藏 。货币需求就是人们宁愿牺牲持有生息资产(如各种有价证券)会取得的利息收入,而把不能生息的货币保留在身边。至于人们为什么宁愿持有不能生息的货币,是因为与其他的资产形式相比 ,货币具有使用方便灵活的特点。

交易动机The Transaction Motive 如上所述,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虽然收入和支出的时间间隔因人而异 ,因企业而异,但是从全社会来看,总的时间间隔的平均数以及由此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诸如支付习惯、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他的制度性因素 ,因而在短期内可以看成是稳定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短期均衡分析时,一般把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视为收入水平的线性函数 ,两者具有固定比例关系 。

预防动机The Precautionary Motive 当然 ,无论是出于交易动机还是出于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因为持有货币而不是生息资产将损失利息收入,利息率越高 ,持有货币牺牲的利息越多,因而货币的需求越少,两者呈反方向变化。但是 ,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假设,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惟一地取决于收入水平的高低 。因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都被认为是收入的函数 ,所以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把两种货币需求合起来用L1表示,用Y表示收入,这种函数关系可写成:L1= L1(Y)。这个函数所强调的是交易货币需求(包括预防需求)是收入的函数 ,它同利率无关 。如图14-3所示:在货币需求—收入坐标图中交易货币需求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而在货币需求—利率的坐标图中,它则是一条垂直线。

图14-3 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

投机需求The Speculative Motive

人们之所以宁愿持有不能生息的货币还因为持有货币可以供投机性债券买卖之用。投机动机是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生息资产(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我们知道,一般而言 ,债券价格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一种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即:债券价格=债券固定利息收益/市场利息率。显然,市场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市场利率下降 ,债券价格上升。

如某种面值为100元,固定利息率为5%的债券,在市场利息率为5%时 ,其价格为100×5%÷5%=100(元) 。当市场利息率上升为6%时,这张债券的价格将变为100×5%÷6%=83.33(元);而当市场利息率下降为4%时,这张债券的价格将变为100×5%÷4%=125(元) 。

正是利息率与证券价格之间的这种反方向的变动关系使得利息率对投机性的货币需求有了决定性的影响。凯恩斯指出 ,在任一时刻,人们心目中有着某种“标准 ”的利息率。如果市场利率高于“标准”的利息率,在这种场合下他认为市场利率将会下降 ,也就是债券的价格将会升高,于是他就会买进债券,以便日后利率下降 、债券价格上涨时再卖出债券换回货币 。反之 ,如果市场利率低于“标准”的利息率 ,在这种场合下他认为市场利率将会上升,也就是债券的价格将会下降,于是他就会卖出债券换回货币 ,以便日后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时再买进债券。由此可见,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息率的减函数,较低的利率对应着一个较大的投机货币需求量 ,较高的利率则对应着一个较小的货币需求量。用L2表示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r表示利息率,则上述函数关系可表示为:L2=L2(r) ,L2'<0 。

我们可以发现两种极端情形。其一,假如利率非常高,人们预期日后利率只跌不涨(债券价格则只会上涨) ,这时,人们就会将手中持有的可用于投机的货币全部换成债券,从而其投机性货币需求L2=0;另一种极端就是当利率非常低时 ,人们预期利率不可能再低下去了 ,也就是人们预期利率将会上涨,债券未来价格只会下跌。在这种场合下,人们必将卖出债券以持有货币 ,并不再购买债券,有多少货币就持有多少货币 。这种情形被称为“流动性陷阱 ”(Liquidity Trap)或者“凯恩斯陷阱 ”。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 ,货币需求曲线在利率降为r0时变成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如图14-4所示 。

图14-4投机性货币需求

虽然我们可以分别研究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资动机,但是个人出于哪种动机而持有货币是很难分得清楚的,同样一笔货币可以用于任何一种动机。这三种动机都会影响个人对货币的持有量 ,并且当其他资产形式的获益提高时,对于货币的需求将下降。

关于“MV=PY?为什么P为GDP平减指数?”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来源:https://wap.lethin.cn/cshi/202509-13749.html 来源:https://tq.lethin.cn/yule/202509-13737.html 来源:https://wap.lethin.cn/cshi/202509-13762.html 来源:https://m.lethin.cn/zsfx/202509-13702.html 来源:https://m.lethin.cn/yule/202509-13693.html 来源:https://wap.lethin.cn/jyan/202509-13766.html
(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采枫的头像
    采枫 2025年09月25日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采枫”

  • 采枫
    采枫 2025年09月2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MV=PY?为什么P为GDP平减指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MV=PY?为什么P为GDP平减指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 采枫
    用户092507 2025年09月25日

    文章不错《MV=PY-为什么P为GDP平减指数?》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乐信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